大会报告 | 第九届全国碳催化学术会议&首届多孔材料合成、应用与表征前沿论坛

发布时间:2023年9月12日

 

PLENARY

徐春明

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图片

报告题目:

能源转型下化工学科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简介: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带来的深刻变化将是能源结构的根本调整以及绿电绿氢的规模化应用等。本报告在对我国能源结构组成及二氧化碳排放现实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理解与判断。着重介绍石油化工高质量发展以及绿电、绿氢的应用;绿电规模化消纳需要的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以及前沿交叉学科领域“低碳智慧化工”等。

 

PLENARY

张锦

教授

北京大学

图片

报告题目:

烯碳纤维的控制制备与应用探索

 

个人简介

长期从事流态化、多相反应工程及碳纳米管结构控制与批量生产技术。致力于多相反应器的新概念及新理论研究、研发用于煤及石油化工、纳米材料、清洁能源化学品、环境等领域的新型过程及设备。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7)获得者。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设计30余台多相反应器投入商业运行,如2000吨/年纳米聚团流化床法碳纳米管、60万吨/年流化床甲醇制丙烯、3万吨/ 年流化床法甲醇制芳烃及10万吨/年流化床法苯胺,15万吨/年下行床催化裂化等,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2008 年)、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2007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2015)、发明一等奖(2012)。在Science、Nature等杂志发表论文600余篇,专著4部,SCI引用50000余次,H因子97。是2016-2021科睿唯安材料领域高被引学者。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学会理事等职。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英国诺丁汉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碳中和化学中心主任。

 

个人简介

1996年和2000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到2006年先后在德国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和Fritz Haber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6年受聘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催化与表界面化学。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项目。研究成果先后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目前担任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期刊的senior editor。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tyle="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a(0, 0, 0, 0.9); 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报告简介:

以Langmuir、Ertl等为代表的几代科学家发展和创立了表面化学学科和表面化学方法学,将基于超高真空条件下的表面分析方法成功应用于催化、环境、能源、生物等重要应用领域。但是催化、能源、生物等实际过程是发生在气氛甚至液相环境中,如何将传统的表面化学方法学从超高真空条件下的模型表面体系拓展到气-固和液-固界面体系,这是表面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挑战。近十多年有多种表面技术突破真空限制实现在近常压甚至常压条件下的原位表面研究,包括近常压光电子能谱、高压扫描隧穿显微镜、我们实验室成功发展的近常压光发射电子显微镜(NAP-PEEM)。我们将讨论这些表面新技术在能源和催化中的应用:1)气氛条件下的催化过程表征实现原位表界面催化(Surface & Interface Catalysis/SIC)研究;2)电场施加条件下储能器件的在线表界面表征,实现表界面电化学(Surface & Interface Electrochemistry/SIE)研究。基于这些研究,进一步展望实现液-固界面表征研究中的挑战和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