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颗粒学会!

中国颗粒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小颗粒,大健康】探秘冠状病毒“大家族” ——COVID-19的传播途径和变异(下)

发布时间:2022年9月6日 来源:中国颗粒学会

 

【小颗粒,大健康】

探秘冠状病毒“大家族” ——COVID-19的传播途径和变异(下)

 

本期内容,我们将带大家分别认识新冠病毒变种“大家族”的成员:Alpha(阿尔法)、Beta(贝塔)、Gamma(伽玛)、Delta(德尔塔)、Lambda(拉姆达)和Omicron(奥密克戎)。

从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到现在,将近三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仍然深受它的影响。你也许会问:“我们不是研究出很多疫苗和防治手段了吗?怎么这疫情还不能结束呀?”

这是因为,病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与时俱进”,发生各种变异。病毒变异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的病毒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病毒的结构相当简单——蛋白质外壳包裹着核酸链,核酸链发生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它们后代的特性表现。所以,病毒比其他物种更容易发生变异。

许多化学和物理因素都可以诱发突变,诸如亚硝酸、羟胺、高温等。实际上,病毒的基因组在其增殖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在发生突变。其中大多数突变是致死性的,只有少数能生存下来。病毒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几百万次,这其中就存在着大量产生突变的机会。

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主要有六大类,分别是:

1、Alpha(阿尔法)

Alpha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于2020年9月在英国首次发现,编号为B.1.1.7。Alpha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特性是攻击免疫。与早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变体的细胞对比发现,感染Alpha的细胞更加善于隐藏,病人会出现咳嗽不止的现象,甚至在口腔、鼻腔会流出带有病毒的黏液,致使传染性更高。

2、Beta(贝塔)

Beta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于2020年5月在南非首次发现,编号为B.1.351。Beta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特性是规避疫苗。Beta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传染性更高,且能够躲避人体免疫细胞的追踪,降低新冠疫苗的防御能力,但接种新冠疫苗依旧可以起到较好的防御能力,尤其是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防护。

3、Gamma(伽玛)、Zeta

Gamma、Zeta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于2020年11月和4月在巴西首次发现,编号为P.1、P.2。Gamma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特性是指数增长。相关数据显示,部分人群在感染Gamma变异毒株后,存在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它的传染能力是原始新冠病毒的两倍。

4、Delta(德尔塔)

Delta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于2020年10月在印度首次发现,编号为B.1.617.2。Delta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特性是传染性高。Delta是目前所有变异毒株中传染能力最强的。部分数据显示Delta变异毒株的传染性是Alpha变异毒株的两倍。

5、Lambda(拉姆达)

首次发现Lambda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是在南美国家,最先发现于秘鲁首都利马,它的变异毒株序号为C.37。它于2021年6月被世卫组织列为“需要留意”的变种病毒之一。

6、Omicron(奥密克戎)

这一新毒株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被首次确认,编号为B.1.1.529。当地时间11月26日,世卫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并于会后发布声明,将新冠变异毒株B.1.1.529列为“需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新发现的奥密克戎毒株发生了很多变异,仅在其表面刺突蛋白上的变异就有32处,而新冠病毒正是通过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受体结合感染人体的。这种新毒株“似乎在所有已识别的抗原位点都有突变”,这或许会影响多数抗体对刺突蛋白的识别。世卫组织在报告中指出,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总体风险等级为“非常高”。至此,“需关注的变异株”更新为5种,包括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初步证据显示,奥密克戎毒株被检测出的速度比以往造成感染激增的其他变异毒株都快,表明这一最新变异毒株可能具有生长优势。另外,与此前其他“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可能会增加人们二次感染新冠的风险。

病毒是个“狡猾”的敌人,变种毒株层出不穷。

所以,我们更加不能掉以轻心,要一如既往地积极响应、配合国家的防疫政策,才能共同打赢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旷日大战呀!

 



作者简介

沈丹蕾

医学博士,南京白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要研究领域为吸入制剂质量和体外测试。担任亚洲吸入技术协会常务委员和全国吸入给药联盟主席,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吸入装置、吸入药品包装以及对吸入药物相关法规政策质量技术标准上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接受过完整的FDA/EMA吸入产品的法规学习和培训,专注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市场调研以及吸入药物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培训和药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