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颗粒学会!

中国颗粒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张玉卓: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日 来源:中国颗粒学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政治眼界和历史思维,立足时代之基、洞察时代之变、回答时代之问,坚持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擘画了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路径,为我们紧握创新这一发展的根本之钥,驾驭科技创新时代变革浪潮提供了航标。

以深邃的历史视野和强烈的时代担当,肩负起以创新谋复兴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人类发展长河,透视历史运动本质和时代发展方向,鲜明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告诫全党,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更以坚如磐石的战略毅力激励全党,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之近,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充分用好科技这一国之利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重大战略判断指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国际格局演变的规律,准确把握世界潮流浩荡脉动,从广度、深度、速度、精度四个方面高度概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从宏观至微观纵览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新图景,从深海、深空、深地细察人类认识自然视野新拓展,从时间、空间、认知前瞻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的新演进,从合成、设计生命变革警示伦理新挑战,为我们准确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技创新动因和走向提供了方法论。

坚定创新自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四个面向”,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自主创新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以贯之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指导实践的远见卓识。我们要深刻理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全局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向着科技强国建设的雄关漫道前进,不断开辟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境界。

“三个第一、一个核心”阐明科技创新和人才的科学定位。“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人才的关心关爱。他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学回答了党领导和推动发展所必须牢牢把握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关键要素和依靠力量,为科技工作者赋予时代重任,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富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提供了总纲。

以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感召人才,营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生态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声音。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时刻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人民创新、为人民创造,勇做胸怀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先锋。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时代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他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绘就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无上荣光的精神坐标。

善于把握规律,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号召广大院士发扬学术民主,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我国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四唯”现象仍然严重,要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我们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不问“出身”。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坚持系统观念优化体制机制,形成全面创新的社会动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高质量发展,围绕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性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系统部署科技创新改革任务,从创新动员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协同发力,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未来整体优势的形成,战略谋划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通过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推动技术攻关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两个围绕”部署布局创新这一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演化特征的深刻把握,指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通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实现以系统之治破解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约,为我们在跨界交叉集成创新的时代,通过要素流动融通创新,推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视界和理论源泉。

深化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管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形象地比作点燃科技创新这一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要在科技、经济社会两个方面同向发力。这一创新的系统观不断引领科技改革向深水区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科技管理职能要向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创造环境、搞好服务转变。要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加速中小企业、高技术企业、年轻人成长,拆除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这一系列科技创新全面改革的组合拳,为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活力潜能,提供了坚实保障。

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极大地激励着各类企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他多次强调要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实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为我们整体把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关键抓手。

以开放、信任、合作的胸怀联结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科技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科技要更多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开放创新中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推动人类科技、文明繁荣发展的开放胸怀,为我们准确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义和实现路径提供了战略遵循。

向善立信,提升科技治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科技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指出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要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把科技治理摆在与科技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将科技这一快变量有机嵌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一整体,标志着我们党对治国理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科技桥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强调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在开放、信任、合作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科技界一定能够更多地发挥科技交流使者的作用,为全球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架设起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