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颗粒,大健康”新冠肺炎主题系列线上科普活动-第4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日 来源:中国颗粒学会
11月2日下午,由中国颗粒学会主办,中科协科普部支持的“小颗粒,大健康”新冠肺炎主题系列线上科普活动-第4期成功举办。
本系列活动邀请到了多位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冠肺炎的溯源、传播、防控、治疗、疫苗、心理健康等话题展开,旨在向社会公众普及新冠知识、分享研究进展、提供交流平台、弘扬科学精神。
第4期活动共邀请到了3位领域内的专家,由中国颗粒学会业务部张慧如主持,通过线上直播报告、交流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普交流盛宴。活动联合了科研云通过B站、微信视频号、百度、知乎、斗鱼等平台进行直播,同时与蔻享、邃瞳科学云、仪器信息网等多家学术平台合作同步播出。据不完全统计,本期活动吸引了超过4万观众在线观看、互动。
活动伊始,主持人为大家介绍了本期活动的第一位报告人,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的张景勍老师。
张景勍老师是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学会药剂专委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评审专家、重庆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高效医药递送系统的研发。
张老师负责/主研了多项课题,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药集团公司研发项目等。主编规划教材1部、参编12部,主编专著1本,参编11部。第1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发表SCI多篇,影响因子224分。国内外会议报告多次。获美国药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化学会最佳论文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15项。
张景勍老师的报告题目是“新冠药物研发和应用”。报告系统清晰、生动形象地为观众们介绍了药物及疫苗的定义、分类、研发及应用等内容。从化学药的研发历程与进展,到中药典籍对现代社会和新冠疫情的启示,从国内外的疫苗使用现状,到日常生活中公众如何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张老师的报告不仅让大家学到了科学知识,也为大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日常生活建议。
互动交流环节,观众们热情地提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问题,例如“中医药典籍中的防治理论为什么可以指导当下疫情”,“中药对于新冠的疗效如何用现代医学手段进行评估”“国内对于新冠是否研究了特效化学药”,“不同种类的抗病毒中药可以混吃吗”等等。张老师表示,“是药三分毒”这句俗语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如果没有相应病症不建议盲目服用药物,抵御新冠、增强免疫力的最佳方式仍旧是积极配合防疫政策、科学锻炼身体、保持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主持人简要介绍了第二位报告人,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唐三一老师。
唐三一老师是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数学和生物统计学研究,研究成果在害虫综合治理策略设计、突发性传染病预测预警、药动学参数确定、肿瘤综合治疗与药物毒理效应等方面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唐老师发表了SCI论文120多篇,被SCI杂志引用超过6200次。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完成或主持数理、信息、医学等不同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有关甲型H1N1、COVID-19等重大突发性传染病防控的研究成果得到中国日报、加拿大环球邮报、Elesvier出版社等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在公共卫生领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2018年获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
唐三一老师的报告题目是“新冠疫情模型与公共卫生决策”。报告深入浅出地为观众们介绍了新冠疫情传播数学统计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从参数的选择与调整、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到模型对于决策的意义和影响,不仅增强了大家对于疫情防控政策的理解,也使大家充分地感受到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的魅力及其对于公共卫生决策的重要性,获益匪浅。
互动交流环节,观众们提出了很多热点关注问题,例如“最近的这轮旅行团疫情预计何时结束”、“国内对新冠的零病例政策是否成本过高”、“建立的疫情传播模型是否对国内外疫情都能适用”、“超长潜伏期的病例对疫情传播模型的影响”等等。唐老师表示,统计模型的建立与调整是项浩大的工程,许多大家提出的疑问也正是团队目前正在努力研究的方向。对于疫情,大家要在战略上保持乐观、战术上严谨防控,积极配合、适应常态化的防控措施。
最后,主持人为大家介绍了本期活动的第三位报告人,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于明州老师。
于明州老师是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特殊支持计划人才(万人计划),德国洪堡学者,浙江省151第一、第二层次,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届浙江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于老师在多相流理论和控制、气溶胶、颗粒测量与计量、检测领域,获省部级奖4项,行业协会奖1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申请授权和公开发明专利23项,目前参与制定和已发布国家技术标准5项、浙江省智能制造标准1项。负责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际联合项目,及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为4个杂志的编委,一个杂志的专题特邀副主编;为6个学术组织或国家标委会委员。主办中德微细颗粒技术等国际、国内会议10余次,近五年被邀请做大会报告或分会报告特邀报告多次。
于明州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报告题目是“新冠病毒如何在空气中传播”。报告系统详尽地从新冠病毒的概念、呼吸道活动的研究、空气动力学规律的研究、社交距离、常规通风系统及风险评估等几个方面和角度为大家介绍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并且对于大家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防疫提出了实用的建议。
互动交流环节,观众们提出了一系列关心的问题,包括“建筑内的中央空调系统是否是某些疫情传播案例中的’罪魁祸首’”、“食堂中设置的’面对面隔板’对气溶胶传播有意义吗”、“有没有低成本的方法尽可能减少气溶胶传播”、“废弃的口罩上如果有病毒是否会形成气溶胶传播”等等。于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并表示,“非必要不出行”、注意个人卫生、规范佩戴口罩是最直接也是最低成本的防疫方式。另一方面,对废弃口罩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也是有意义的。
活动结束后,主持人为提出优质问题的观众及部分提交了反馈意见的幸运观众发放了精美礼品。
作为“小颗粒,大健康”新冠肺炎主题系列活动的第4期,本次线上科普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期活动,既了解到了颗粒学、医药学和数学统计建模等科技领域的前沿知识、研究现状和进展,也对广泛存在的一些疑问有了科学理性的认识,可谓是干货满满。
中国颗粒学会有幸邀请到多领域的专家参与“小颗粒,大健康”新冠肺炎主题线上科普,既是为科研、科普工作者和大众搭建了一架沟通的桥梁,也是激发大众科学热情、促进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一步。
”小颗粒,大健康”,与您相约相伴。思维碰撞火花,星火燎原天下。系列活动的第5期即将于11月4日下午1:30-4:30举办,敬请期待!
本系列活动的部分录屏将陆续在中国颗粒学会官方B站账号“颗粒世界”发布。如果您错过了直播或想要重温精彩内容,也可以来B站观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