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颗粒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于2024年10月25日~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从事颗粒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此次盛会。
第十九分会场在此次年会的主题是“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会议主席为沈阳药科大学唐星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为四川大学何勤教授、复旦大学吴伟教授、沈阳药科大学杨丽教授、北京大学吕万良教授、天津大学常津教授、浙江大学胡富强教授、暨南大学吴传斌教授。本分会场共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学术交流,100余人参加;共安排了6场学术报告交流,交流论文50篇,包括口头报告32个,以及学生墙报交流18个。中心议题主要涉及有两大方面,一是工业药剂学:以固体制剂为主题、产业化问题为中心,广泛交流粉体/颗粒技术对制剂质量的影响;二是高端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如缓释、控释、靶向作用及响应性的微粒/纳米制剂等。此外,还在25日开办了主题为“医药粉体制备与物性表征培训”的培训班,共有3位报告人做了相关讲座。
10月25日下午,由沈阳药科大学崔福德教授以及杨丽教授主持了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介绍医药粉体制备工艺及实际生产难题,医药粉体物性测定与表征技术,制药设备&药用辅料在复杂制剂开发中的应用。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的范继来、苏州易科新创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朱亚东以及沈阳药科大学的唐星教授分别做了题为“药物制剂粒度测定方法开发与相关指导原则”、“API粉末包衣设备及辅料与工艺”、“中药/天然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优势适应症开发”的讲座,收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10月26日下午,由沈阳药科大学唐星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尹宗宁教授主持了第一场学术报告。沈阳药科大学崔福德教授做了题为“药物粉体的压缩特性对片剂质量的影响”的主题报告,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用于口腔崩解片制备的制剂新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为研发可满足不同临床 需要的口腔崩解片提供理论指导,为该剂型制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谭淞文教授做了“ 制剂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的报告,汕头大学的刘杨教授做了“多糖基水凝胶口服胰岛素制剂研究”的报告,苏州大学的傅楠教授做了“应用喷雾干燥与喷雾冷冻干燥调控活性乳酸菌制剂的颗粒性质与功能特性”的报告,四川大学的邓黎副教授做了“可视化技术用于微丸类制剂释药行为的探索”的报告。
第二场学术报告由四川大学何勤教授和浙江大学胡富强主持。来自天津大学的常津教授做了题为“抗阿尔茨海默病系列纳米药物研发”的报告,中国药科大学的姜虎林教授做了题为“纤维化高端制剂研究”的报告,天津大学的李楠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共流微流体技术制备的可口服清除H2S的金属有机框架用于全面恢复肠道环境”的报告,四川大学的李曼副教授做了题为“用于抗肿瘤治疗的仿生纳米疫苗”的报告,德国新帕泰克有限公司的裴仁霞做了题为“粒度粒形分析技术在不同药物剂型研发中的应用”,以及四川大学的谢培同学做了题为“冷冻干燥对甘露醇晶型与形貌的影响”的报告。
10月27日上午,山东大学的张娜教授和新疆医科大学的高晓黎教授主持了第三场学术报告。来自山东大学的张志岳教授做了题为“智能聚合物前药递送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的报告,新疆医科大学的王梅教授做了题为“纳米技术与光治疗结合用于肿瘤的精准诊疗”的报告,郑州大学的王志豪研究员做了题为“生物趋化引导的自发热纳米平台通过自主粘液渗透增强结直肠癌治疗效果”的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高媛博士做了题为“载QS-21复合纳米佐剂构建与免疫效应研究”的报告,浙江中医药大学的 周珊珊同学做了题为“光热驱动纳米马达微针装载三苯氧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的报告。
第四场学术报告由郑州大学张振中教授和厦门大学朱铉教授主持。郑州大学的史进进 教授做了题为“核酸药物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初步探索”的报告,中南大学的刘珍宝教授做了题为“核酸纳米结构调控细胞膜蛋白用于肿瘤治疗”,郑州大学的于文艳副教授做了题为“基于无载体DNA/RNA纳米复合物进行毒性蛋白捕获驱动的小胶质细胞调控用于脑出血治疗”的报告,苏州艾特森的童家勇做了题为“复杂液体制剂工艺研究中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思路”的报告。
10月27日下午,中国药科大学何伟教授和同济大学张兵波教授主持了第五场学术报告。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的鲁莹教授做了题为“肺血管靶向性细胞外囊泡的构建及其在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作用研究”的报告,苏州大学的郑毅然教授做了题为“基于趋化因子的可注射导航体系用于高效增强CAR-T细胞对实体瘤的疗效”的报告,山东大学的刘永军教授做了题为“基于纳米粒子编辑巨噬细胞的新型肿瘤细胞治疗”的报告,沈阳药科大学的张欣副教授做了题为“仿生乳糜微粒定向驱动生物大分子跨肠黏膜屏障机制”的报告,厦门大学的陈登岳助理教授做了题为“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定制化微流控芯片的纳米药物合成递送研究”的报告。
第六场学生报告由南开大学石凯教授和中科院过程所王连艳教授主持。来自沈阳药科大学唐星教授做了题为“国产天然磷脂及配套辅料质量性能及应用技术开发”的报告,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教授做了题为“蜂鸟声共振技术结合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开发难溶中药纳米混悬剂的制剂学研究”的报告,扬州大学刘岐副教授做了题为“氨基酸表面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行为研究”的报告,海南大学刘贵金副教授做了题为“右旋布洛芬pH响应肠溶微球的连续构建及其儿童干混悬剂的研究”的报告,博爱新开源制药有限公司张美娜做了题为“药用辅料聚维酮K30功能性指标对比试验”的报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吴韬博士做了题为“在线监测流化床造粒-干燥过程中的粒度和含水量”的报告,北京化工大学董彦君博士做了题为“超重力反溶剂沉淀法制备阿维菌素纳米农药”的报告。
会后,专家组根据现场口头报告和墙报交流情况进行了评审推荐,共评选出5篇优秀会议论文,其中包括2个优秀口头报告和3个优秀墙报。
此次会议上交流的成果充分反映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面向国际科学前沿,有许多新的发现,新成果、高水平论文不断涌现。会场学术气氛活跃,报告后提问深入,讨论热烈,也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业内同行深入的开展学术探讨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的平台,为广泛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契机,全面促进了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研究同道的沟通交流,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