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颗粒大会 “二次颗粒物生成与老化及其对大气辐射的影响机制”分会场 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6日

本次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汇聚了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新粒子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SOA)、黑碳以及等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前沿研究。分会场主席北京大学胡敏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希望借助此次会议,与会者能够深入交流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路径。

邀请报告中:

胡敏教授的报告围绕北京地区黑碳颗粒物的变化展开讨论,发现煤炭燃烧的减少已导致黑碳的日变化现象消失。相比2016年,2022年污染期的黑碳核显著增大,而包裹层减薄,显示出复杂的老化过程。这些变化对光学性质和辐射效应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王炜罡研究员探讨了大气低分子量多花芳烃氧化过程及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强调了NO₃自由基和臭氧对夜间氧化的重要性,并通过烟雾箱实验验证了无机和有机物质的耦合作用在SOA生成中的关键作用。

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龚山陵研究员龚山陵的特邀报告强调了气溶胶对天气预报的显著影响,现有模式因缺乏动态气溶胶过程而难以准确预测降水,需要通过引入黑碳、气溶胶老化和不同粒径效应的动态模拟来改进预报的精准性,并探索其在强对流和热岛效应中的作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廖宏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地球系统模式中的气溶胶模式研发进展,强调了自然源排放在气溶胶气候效应评估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模式在描述锌粒子和硫酸盐形成机制上的不足,同时深入探讨了黑碳混合状态对辐射强迫的影响及云气溶胶与降雨过程的关键作用。

南京大学的申文祥助理研究员基于机器学习的混合气候模型,用于研究减排措施对黑碳老化过程的影响。报告强调,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捕捉黑碳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复杂老化过程,并揭示减排对其光学和辐射效应的潜在影响。这一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减排政策和提升气候模型的准确性提供了新的支撑。

南京大学的黄欣教授探讨了我国空气污染、气象反馈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并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协同效应。报告指出,空气污染不仅对人群健康构成威胁,还通过气象反馈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该研究为制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重要日期
会议日期:
2024-10-25至2024-10-28
投稿日期:
2024-03-01至2024-09-06
报到日期:
2024-10-25 09:00至2024-10-28 18:00
早鸟票截止:
2024年8月6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