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分论坛:燃烧源排放和二次转化生成颗粒物前沿论坛

发布时间:2022年3月7日
组织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开大学、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论坛召集人:胡敏、郭松、刘欢、胡建林、彭剑飞、田旭东
征文范围:(1)燃烧源排放颗粒物源清单;(2)燃烧源排放颗粒物的理化特性;(3)燃烧源排放颗粒物测量技术与模拟技术;(4)燃烧源排放生成二次颗粒物特征、机制和演变规律;(5)燃烧源一次排放和二次生成对大气颗粒物贡献的模式模拟;(6)燃烧源受体监测与控制对策。
论坛简介:燃烧源的一次排放和在大气中的二次转化是大气颗粒物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本论坛主要围绕机动车排放、煤燃烧、生物质燃烧、餐饮排放等燃烧源的一次颗粒物排放以及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二次转化生成二次颗粒物,开展从源排放一次颗粒物的清单和理化特性-大气中二次转化机制和演变特征-燃烧源大气颗粒物环境效应-燃烧源控制对策等主题开展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涵盖测量技术、实验室模拟技术、机制机理研究、模式研究和控制政策的全链条学术交流。
(本分论坛时间:2023年3月31日1330-18:00;2023年4月1日1330-18:00)
 
报告人:
胡敏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人简介:胡敏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分别于1987年,1990年和1993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留校工作。长期从事大气颗粒物来源、二次转化及其环境影响和控制对策研究,建立颗粒物理化特性分析与烟雾箱和模式模拟方法、开展城市大气环境定位观测站长期观测和综合观测实验,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和大气攻关等科研项目。发表发表包括Chemical Review、PNAS、Environ. Sci. Technol.和Atmos. Chem. Phys. 等SCI文章300余篇,H因子64。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和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环境保护部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任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AAQR)、《科学通报》等编委。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能源与环境分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委员。
报告题目:环境大气中黑碳颗粒物的老化特征及其辐射效应
 
陈建民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个人简介:陈建民,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从事大气化学、大气污染成因机制等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和重点项目等。发表论文480余篇,2020年、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副理事长、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J. Geophys. Res.-Atmos.》和《Sci. Total Environ.》副主编等。
报告题目:富集浓缩大气颗粒物揭示毒性物种二次形成机理及光学特性变化
报告简介:当前我国大气PM2.5浓度大幅度下降,对其化学成分与光学特性研究提出新的挑战。该研究研发了大气颗粒物富集浓缩系统,能够在线分析 PM1.0或PM2.5的关键化学组成并小时分辨评估如亚硝酸盐、光敏化有机化合物的二次形成机理、生物毒性及其光吸收、散射特性的变化。该项工作有助于深入认识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机理、健康影响和辐射强迫,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蒋靖坤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个人简介:蒋靖坤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先后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能源环境与化学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08-2010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回国在清华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气溶胶科学与技术和颗粒物复合污染成因研究。承担了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等任务。发表SCI论文1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国际气溶胶领域Smoluchowski奖、亚洲青年气溶胶科学家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任Aerosol Sci Technol副主编和ES&T Letters等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燃烧源可凝结颗粒物测量方法与应用
 
孔少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个人简介:孔少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党委委员,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源排放表征与模拟,在源成分谱和排放因子测试、组分清单构建和模拟等方面开展持续研究。担任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委员、湖北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面上等。发表论文154篇,其中SCI 112篇(H指数为33),一作/通讯SCI 51篇(热点论文1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获批专利6项。获得校十大杰出青年、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中国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湖北省环保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10);入选湖北省青年讲师团,2020年和2021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爱思唯尔中国金色开放获取高下载论文学者(2020年度)。
报告题目:民用燃煤排放颗粒物组分高时间分辨率清单构建和模拟
报告简介:民用燃煤污染物排放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未见报道。报告将介绍课题组自主搭建的室内模拟燃烧、燃料消耗质量及燃烧排放污染物稀释和实时监测系统,实测得到组分小时排放因子,结合小时分辨率煤消耗量,构建组分的小时分辨率排放清单;结合GEOS-Chem大气化学模式,模拟得到重金属小时浓度时空演变和健康风险。
 
刘丹彤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个人简介: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研究领域为大气化学和大气颗粒物。在碳质气溶胶光学性质,云粒子活化,及其在大气中演化和移除过程等方面做出独创性研究。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一作/通讯三十余篇包括Nature Geoscience, GRL, JGR, ES&T, ACP等),总引用4000余次,其中多项研究被EGU和AGU亮点报道。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担任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云降水物理研究和云水资源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担任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编辑和Environmental Research专刊编辑。曾获曼彻斯特大学杰出研究员(2017),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2019)。
报告题目:生物质燃烧排放物在真实大气条件下的演化
报告简介:生物质燃烧排放对气候和大气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而其在大气中的二次演化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本报告将介绍通过自主研发的单烟羽演化烟雾箱系统探究生物质燃烧排放物在真实大气环境中的演化过程,详细介绍不同燃烧阶段排放物化学和光学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为生物质燃烧排放的近源演化特征提供参数化方案。
 
毛洪钧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人简介:毛洪钧,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教授,天津市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英国可持续发展中心高级终身环境顾问。主要从事机动车排放测试与控制、交通源污染防治策略研究与评估、机动车污染来源解析及其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的建立、移动源污染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及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等领域等方面的研究。近十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973、863计划项目、科技部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等重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过中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8年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奖项。
报告题目:机动车尾气颗粒物排放的评估与展望
 
帅石金
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个人简介: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壳牌清洁交通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兼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内燃机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主任委员、后处理技术分会和内燃动力智能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 Research、Journal of Automotive Innovation、《燃烧科学与技术》和《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编委。研究领域:发动机喷雾燃烧与排放控制;高效混合动力发动机;燃料电池发动机。
报告题目:车用直喷汽油机颗粒物生成机理及在排气中的演变特性
报告简介:汽油缸内直喷(GDI)技术在燃油效率上的优势促进了GDI汽油机作为汽车动力的广泛应用,但其颗粒物(PM)排放面临严峻挑战。本报告围绕GDI汽油机的颗粒物生成机理及排放,以燃油重质芳烃组分为切入点,介绍一次颗粒物的排放特性、生成机理和演变过程以及尾气在大气中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演化等研究结果。
 
王新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王新明,中科院广州地化所二级研究员,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大气环境有机污染物来源演化、痕量气体地气交换过程等研究。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引用20000余次。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环保部环境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6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现任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Atmospheric Environment等期刊Associate Editor以及《环境科学与技术》、《地球化学》等国内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机动车尾气排放及其二次颗粒物生成的烟雾箱模拟
报告简介:在广州城区珠江隧道通过不同期次测试,对实际道路行驶机动车颗粒物和二次颗粒前体物(VOC/IVOC/OVOC/NOx/SO2等)排放特征及其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台架测试与室内大型烟雾箱模拟相结合,对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一次排放特征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情况进行了测试模拟。
 
张宏亮
复旦大学
个人简介:张宏亮,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模拟、来源分析及其与自然环境和气象气候的相互关系。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包括7篇高被引和热点文章,Google Scholar引用6500余次。担任国际期刊Current Pollution Reports大气方向编辑,JES和FESE青年编委,Engineering青年通讯专家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2019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多次组织和召集AGU、AMS和AOGS等国际会议分会场,并参与发起中印大气科学家协会等国际交流组织。
报告题目:炭黑气溶胶来源、老化及其气候效应
 
赵斌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个人简介:赵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助理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主要从事大气颗粒物污染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应对研究,在PNAS、Nature Geoscience、Nature Sustainabilit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2021年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全球环境变化青年科学家奖。兼任SCI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编委、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大气气候副主编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青年编委。
报告题目:中国全挥发性范围有机物排放、二次颗粒物生成和健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