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2020年度中国颗粒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
发布时间:2021年1月8日 来源:中国颗粒学会
人物简介:
王帅,1989年10月生,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19年7月于浙江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为澳大利亚威尔士大学(UNSW)化工学院博士后。
共发表SCI及EI检索论文三十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13篇。受邀担任Journal of Applied Fluid Mechanics,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Biomass conversion and Biorefinery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荣获中国颗粒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吴仲华优秀研究生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浙江省优秀博士毕业生,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
(i)大规模LES-DEM并行算法开发及其在稠密气固两相反应流中的应用;
(ii)生物质/煤/废弃资源的热解/气化/燃烧等高效清洁利用及反应器设计优化。
获奖论文简介
论文题目: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反应流的欧拉-拉格朗日数值模拟研究
指导老师:罗坤,樊建人,岑可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内容简介:
围绕煤、生物质等固体燃料的流态化高效清洁利用过程中的重大需求,针对传统的欧拉-拉格朗日研究局限于简单几何模型内的冷态雷诺平均数值模拟,申请人研发了能处理任意复杂几何结构的大规模大涡模拟-离散单元(LES-DEM)并行计算新方法,同时耦合了固体燃料热解模型、均相和异相反应模型、气态污染物生成模型等。针对流态化装置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传热与燃烧等复杂的多场、多尺度耦合过程开展了研究。从颗粒尺度上揭示了循环流化内固相循环和耗散特性,厘清了流化床内不同传热机制对换热特性的影响,阐明了流化床内气固混合对两相传热/传质的影响规律。计算模型成功应用于中试尺度循环流化床混烧过程污染物排放优化的研究。
图1. 大规模并行LES-DEM算法开发及其在流态化过程中的应用
图2. 生物质/煤/废弃资源的热解/气化/燃烧等高效清洁利用及反应器设计优化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奖项介绍
为推动中国颗粒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调动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青年人才成长,中国颗粒学会特设立“中国颗粒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旨在奖励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颗粒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中取得突出进展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申报条件
1. 在颗粒学及其相关科学前沿取得突出进展,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同类领域先进水平,或研发成果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
2. 论文成果主要内容已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
3. 论文作者在评选年度以前的三个学年度内、在国内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博士学位;
4. 论文答辩前已获得副高级(含)以上职称的作者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以及涉密的博士学位论文,不参加评选;
5. 每篇博士学位论文只可申报 1 次,已申报过的论文不再参加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