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颗粒学会!

中国颗粒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吴学成——2020年度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获得者

发布时间:2021年1月6日 来源:中国颗粒学会

吴学成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能源分院副院长

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浙江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
复杂多相流动和反应系统测试和诊断、烟气污染物监测和技术评估、能源利用过程运行监测和优化。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1项、浙江大学自研自制仪器设备成果奖2项、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德育导师、浙江大学院级先进工作者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成果简介:

测量是固体/液体燃料高效清洁利用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能源利用过程通常涉及剧烈化学反应的高温高压复杂多相流动,燃料颗粒的关键工程热物理参数的多维、多数、原位在线测量面临巨大挑战。

 

申请人以颗粒/液滴空间分布、粒径、速度(包括旋转)、浓度、温度、组分等参数为研究对象,发展了颗粒场数字全息技术,系统开展了基于全息理论的颗粒场三维、瞬态测量理论和方法研究,形成了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颗粒全息重建算法,提出了颗粒识别、定位和速度测量的系列高精度算法,成功应用于固体/液体燃料颗粒关键参数的在线原位测量,揭示了煤粉高温射流火焰中煤粉颗粒三维运动轨迹,以及粒径、速度、转速的变化规律、横向高速气流中液滴破碎过程液环、液丝、液滴的三维动态演化规律和超高速撞击中碎片云的三维分布规律,研制成功了基于数字全息的煤粉细度仪和雾滴在线测量仪。

 

发展了基于彩虹理论的喷雾场关键参数测量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基于光阑空间调制的一维彩虹系统(获美国专利授权),提出了空间混合复合彩虹信号的解析算法,成功地解决了航天发动机双组元撞击雾化装置燃料混合比的高精度测量难题,研制成功了液滴彩虹折射仪;开展了基于高速成像的颗粒旋转碰撞运动特性测量研究,采用激光-高速成像-信息识别的可视化手段,对冷态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亚毫米级固相颗粒的旋转、碰撞等行为进行了原位测量和运动特性分析。获得了反应器内颗粒转速的范围和平均转速空间分布规律,揭示了反应器稀相区内颗粒的碰撞率变化规律,获得了玻璃珠颗粒-颗粒和颗粒-壁面的硬球碰撞模型参数。

 

超高速碎片云三维全息测量

数字全息煤粉细度仪

液滴彩虹折射仪

冷态流化床颗粒旋转可视化及转速测量

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SCI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被20余个国家专家学者正面引用,在全息高精度算法、一维彩虹、颗粒旋转原位测量等方面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评价,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10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另有9项发明专利处于实审阶段,以第一发明人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作为第一作者的《颗粒全息测量》和《液滴彩虹折射技术》2本专著处于出版阶段,参编国家标准4项。

 

青年颗粒学奖

奖项介绍

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是中国颗粒学会设立的奖项,旨在奖励:在颗粒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或应用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卓越青年科技人才。

 

奖项历史

1994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郭慕孙院士将他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的全部奖金(10万港元)和一些积蓄(5万元人民币)捐赠给中国颗粒学会,作为"青年颗粒学基金",并建议设立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旨在鼓励颗粒学领域内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促进人才成长。

1997年,中国颗粒学会利用"青年颗粒学基金"设立了"青年颗粒学奖"。

2002年起,"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的评选与中国颗粒学会每两年一次的学术年会同步进行,奖励从事科学研究和在企业工作的青年同志若干名,奖项的颁奖仪式在年会大会上举行。

2007年8月,经国家科学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成为国家承认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已经逐步得到本领域专家、企业,特别是青年学者的认可,申请参加该奖项评选的人逐渐增加,涉及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

 

申报条件

“青年颗粒学奖”申报条件:
1. 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科学道德;
2.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 在颗粒学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新发现、新突破,或取得阶段性或系统性创新成果,推动了学科发展;
2) 在颗粒学相关应用及工程工业领域取得独创或革新性技术突破,对国民经济或国家战略需求具有突出性实质贡献;
3) 在颗粒学相关科技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
3. 上述成果应在国内取得,候选人应为科研成果的首要贡献者。做出成果时一般≤40 周岁,申报时一般≤42 周岁。